“好吃好喝供着”,抑郁的孩子怎么反而越来越多了?
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愈发得到重视,必要的情绪类别心理筛查也逐渐纳入到学生健康体检内容中。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
看到这些数据时,有部分人会感慨,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面被捧在手心,物质上那么丰富,唯一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还不是手机看太多,思想太敏感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确实,从物质层面上看,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在精神层面上也有很广的知识面,甚至对事物有很深刻的见解。
但是,在临床工作上与不同的家庭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这些孩子在家庭或是同伴的关系层面上,感受到的是内心的荒芜和伤痛。
“
而这些影响他们成长的经历,会被身边的长辈淡化,否定和嘲笑。会与自己当年“惨痛”的经历来对比,或是归因于他们自己不够努力的借口。
图自:Bigstock
在长辈们的那个时代
确实,父母辈在年轻时也有自身的伤痛,挫折和创伤。但是身处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在是很不一样的。
当时的环境,对比社会阶级逐渐固化的当下要更为丰富和有希望,焦虑感更多能促发个体动力形成,向上攀爬和跃进;
前几代人都是在“吃百家饭”中成长,意味着,以父母为主轴的核心家庭功能有一定的分散,如果孩子在父母身上受到忽视和委屈,在当时邻里关系紧密的时代,也能够在其他长辈身上得到一定代偿性的支持;
学习之外有很多的课外活动,无论是劳动还是玩耍,在这些过程中,往往能帮助一些创伤性的心理议题得到疗愈。
在这个时代的孩子们
● 孩子们经历高度内卷的社会形态;
● 处于家庭关系以核心家庭为主轴,因此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睦或者冲突增加,往往会激发了孩子内部心理的不稳定性,同时又无法像过往一样能找到外部资源进行代偿性的疏解;
● 在家庭关系中,很多父母自身在原生家庭以及自身成长过程中没有解决的心理问题,会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传递。同时,父母自带的权威性,往往会使大人无意识把所有的过错都归咎在孩子身上,因此情绪的恶性循环便由此开始,而很多孩子是替这个家庭“发病”;
●孩子本身又因为学习占据日常生活大多数的活动时间,连课外活动也是带有功利性质。导致在日常生活中积压的焦虑体验也无处安放;
●而青少年时期,心理弹性不足也容易让孩子们无法应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从而使这些在关系层面的伤害逐渐积累,最终以症状的层面来表达自己的痛苦。
“
而如果此时,身边的人把这些求助信号仅当成是孩子们的“求关注”,这往往会使这部分的心理问题恶化。
在当代,每个人都逐渐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但对于青少年而言,如果这座孤岛上存在着火山,那将会在爆发的时候把自身也吞噬了,而往往,当他们的体验如同“身在地狱”时,大家关心的仅仅只是成绩下降和学习动机不足。
图自:Bigstock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学习能力下降往往是很多孩子心理情绪出现了问题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下面列举若干“信号”,但仅作为参考,不作为任何的诊断筛查依据。
当孩子不仅出现情绪的EMO,TA还出现下列的这些情况:
1. 学习成绩下滑持续一段时间,并感觉到一定学习能力的下降,写作业也变得越来越拖拉,甚至回避不写。
2. 对于学校产生强烈的厌恶情绪,借故经常请假,甚至逃学。
3. 表达过在学校里面感觉到被孤立,社交困难。
4. 情绪比较容易失控,易激惹,崩溃大哭次数变得频繁,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自残行为。
5. 对家里长辈攻击性变强,甚至会骂脏话或者有肢体冲突。
6. 在网络上(刷短视频或者游戏)使用时间很长,甚至到达可以不吃不喝也要玩的程度。而家长对于这部分的限制往往会引起孩子过激的情绪反应或行为表现。
7. 回家后总是马上回到自己的房间,锁上门也不愿意和家人沟通,甚至吃饭也是自己叫外卖不愿意和家人一起吃。
8. 暴饮暴食、催吐,表示减肥可以过度节制饮食和过量运动。
9. 失眠情况变得较为频繁,或者有早醒的现象。
10.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感觉到越来越麻木。
11. 明确表达了轻生的念头甚至有过相应的尝试。
上述是在临床心理工作中,孩子较为常见的情绪行为,也预示着孩子目前的心理处在较为崩溃的状态。如果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让你感到担忧,与TA沟通中也感觉到困难,建议到心理咨询科作进一步的筛查。
除了在情绪行为层面的问题,很多家庭会因为孩子学习能力的不顺畅而出现互动时的冲突。
其实,有一部分情绪问题并不是心因性为主,而可能是伴随着神经发育问题所导致的适应不良引发的情绪问题。
例如:常见的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性障碍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谱系自闭症(ASD)和智力障碍(ID)等。
这些疾病会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因此仍然需要尽早筛查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对于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干预模式有谈话治疗,游戏治疗,团体治疗以及家庭治疗等,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孩子是家庭系统的产物,无论是一对一的干预还是团体治疗,家长的参与以及家庭模式的调整对于预后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图自:Bigstock
孩子情绪问题不容忽视,如果你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出现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不妨来参加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线上讲座。
上一篇:戒之馆婴亲霜分享听说宝宝肉类很难消化,是不是不能吃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