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爱赵四吗?被岳父精心谋划的情事,藏着原配50年的有痛难言
许多年后,在风光绮丽的夏威夷,白发苍苍的赵四小姐,还依旧清楚记得:
她第一次走进她的少帅,是以私奔这种惊世骇俗的方式。
那是1927年8月的一天,落日西沉,薄暮绮云却掩不住夏日的余温。
坐落于天津海河的蔡公馆舞厅,已是觥筹交错的热闹。
众多名流俊才中,那个身着白色西装、眉目俊朗的一位男子分外惹眼。
经姐姐介绍,15岁的赵四才知,那便是闻名天下、横刀立马的风流少帅张学良。
或许是注意到她的打量,他便笑着伸出手邀舞:“可以吗?”
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恰恰是他们缘分的开始。
【赵四小姐:15岁的为爱私奔,源于父亲的精心运作】
那年的赵四还只是待字闺中、备受父母宠爱的富家四小姐。
赵家虽无法与东北张家相提并论,却也是备受尊荣的权贵名门。
她的父亲赵庆华曾任东三省“外交部长”,后官至交通次长,虽供职于北洋政府,与张家也算有交情往来。
作为家中第四个孩子,父亲为她取名为赵绮霞。
“余霞散成绮”的诗情画意,诠释着为人父母对女儿的祝福和期盼。
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世人倒习惯唤她赵四小姐,时隔多年,“赵四”这个名号与她如影相随;而她最喜欢的“赵一荻”这个称呼,则是她英文名的中译名。
在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世家女子多流行参加私人舞会。
蔡公馆的舞会晚宴,更是名流云集。
也是因此,出落得亭亭玉立的赵四小姐,遇到了让她情定终身的少帅张学良。
向来情场风流的张学良,凭借不凡的谈吐和才情,很快就征服了这个少女的心。
两人分别后,回到东北的张学良还特意写信:希望赵四小姐,能前来东北待几天。
可是此时的张学良哪里知道:所有的故事走向,都被老谋深算的赵家父母掌握在手中。
当赵四接到张学良邀请后,曾与父母说过自己的行程。
最开始,爱女心切的赵庆华死活不同意女儿独自去东北;因为家国动荡,路上危险层出不穷,再加张学良早已有妻室,而尚未出阁的赵四主动赴约,这必然会遭受世人的非议。
可奈何赵四是铁了心,为了逼父母就范,她甚至还主动退了学。
这一哭一闹间,赵家父母的心,自然是软了下来,就此勉强同意。
所以在收到赵四小姐回信后,张学良立即派了副官陈大章,去天津接赵一荻。
因为:让从未出过远门的小女孩前来沈阳,张学良不放心;而陈大章则是他多年贴心的秘书,办事素来严谨周全,也是去接赵四小姐的最好人选。
最终,在陈大章的陪伴下,15岁的赵四登上了北去的火车。
临出发前,家中父母兄姐全部来到车站为她送行;当时陈大章还很感叹:到底是爱女心切,前去东北玩几天,赵家也要有如此大阵势送行。
可是,就在赵四如愿到达沈阳后,父亲赵庆华突然在报纸上发表声明,称四女绮霞为自由平等所惑,竟然私奔了;因为有辱门楣,赵家决意和她断绝关系。
于是,一场赵四小姐为爱私奔的新闻,在天津城轰轰烈烈地渲染开来;没隔多久,张学良所在的沈阳,也因这则新闻轰动起来。
街头巷尾对张学良和赵四的关系议论纷纷,猜测不断。
这份猝不及防的新闻,也让张学良彻底陷入被动。
据副官陈大章回忆:
张学良曾问过赵四小姐:家人不是已经同意你来沈阳玩几日了,怎么成私奔了?
对于这番略带不满的责问,赵四也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也难怪赵四大惑不解,因为这场轰动北方的私奔事件,本就是父亲赵庆华的精心运作。
可以说:赵家父母是用一场无法回头的豪赌,逼迫有家室的张学良,接纳女儿的未来
。
东北张家和天津赵家,长久以来就有往来;作为名震全国的东北少帅,张学良的优秀和魅力,自然也被赵庆华夫妇所认可;只是张学良天生的风流多情,也让两人有所顾忌。
的确,风流少帅曾经说:
“其实我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除一两个女人我主动追过之外,大都是女人追我。”
若是没有赵家父母的苦心运作,赵四小姐,恐怕也不过是那大多数之一。
这世上,凡为人父母者,无不希望儿女幸福美满。
他们无法阻止女儿对张学良的痴恋,便只能想办法让女儿走进帅府的大门。
选择以送女儿北上的名义,实现绝情于公众的手法,既断了张学良的退路,也保存了自家门楣的清白。
可以说:这是一场危险的豪赌。
但是赵庆华终究是赌对了,他料定了张学良的敢作敢当,料定了他的江湖侠义。
如他所愿般:骑虎难下的张学良,最终把这个15岁的女孩领进了沈阳帅府。
贤惠明理的发妻于凤至,看着这个跪地苦苦哀求自己的女孩,亦是心生怜悯,最终给了她“女秘书”的身份,将她安置在了大帅府。
至此,一场奋不顾身的私奔,也最终呈现了真实的面目。
相比女孩为爱痴狂的单纯,赵庆华那般如政客的老谋深算运作,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豪赌,才是成全赵四与张学良情缘的重要基础。
所以,晚年的张学良也曾感叹:
老爷子登了报,把她赶出了祠堂。这样她就回不去了。怎么办?弄巧成拙了。我说,天下事就是这样,婚姻之事,就是这样阴差阳错的。
一句阴差阳错,也揭开了他与赵四似缘似命的相守。
初入大帅府的赵四,没有任何名分。
于凤至为她安排了秘书的工作,她便只能以侍女和秘书的身份成为张学良的女人。
从娇贵的大家闺秀,沦为少帅府的侍从小姐,甚至连二奶和小妾都不算……这样的爱,是委屈求全的。
她对于凤至说:自己不求名分,只要能陪伴少帅身边就好。
在家规甚严的大帅府,她也只能静静的守着,哪怕后期为张家生下一子,但张学良依旧无法给予她任何名分。
无论是为爱痴狂的盛大奔赴,还是归于寂寥的孤独期盼,都成了她的心甘情愿。
【无名无分的患难陪伴,是西安事变给出的机缘】
我想:如果没有那场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一生都会情债不断。
纵然赵四为爱奔赴,也始终等不来郑重的名分。
西安事变后,曾经叱咤风云的张学良,瞬间沦为阶下囚;在宋美龄和于凤至的周旋恳求下,蒋介石才留了张学良性命,改为十年监禁。(而囚禁半生,则是后来的事情了)
作为发妻的于凤至,从英国携儿女回国后,毅然与夫相伴;而赵四小姐则在副官的安排下,携带幼子前往香港避难。
一千多个日夜,是英雄最气馁的时光,也是于凤至最痛苦的时光。
她看着昔日意气风发的丈夫,如今日渐颓废,将自己关在屋里,整日唱《四郎探母》,而那句“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的凄婉唱曲,更让于凤至倍感心疼。
三年的颠沛流离,让挂念丈夫的于凤至最终积郁成疾,被确诊为乳腺癌。
张学良疼惜发妻受的苦,他请求戴笠和宋美龄的帮助,将于凤至送到美国治病。
面对妻子的不肯离去,他郑重嘱咐道:
为张家保留骨血和人脉,永远不要再回来。
而此时在香港照顾幼子的赵四,也接到戴笠书信:可否代替于凤至照顾汉卿?
就这样,她放弃了香港豪华的房产和富足的生活,将不满十岁的幼子托付美国好友抚养,只身赶赴贵州桐梓大门洞,去守护她心心念念的爱人。
再见面,物是人非。
曾经叱咤疆场的将军,已经成了被幽禁终生的阶下囚;面对这番天差地别的境况,赵四没有退缩,她的爱从未因为他地位的变化,而有半分的消减。
幽居岁月里,她为他缝制衣服,烧茶做饭,鼓励他潜心读书、研究明史;
孤独苦闷时,她陪他唱京剧,听他哼唱着最爱的《四郎探母》,陪他下围棋、钓鱼、打猎…
从贵州阳明洞,再辗转台湾新竹井上温泉,即便艰苦颠沛,她依旧甘之如饴。
只是遗憾,对于这段漫长的时光,张学良却是执着的淡忘。
他说:
“我的事情是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从二十一岁到三十六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而由赵四陪伴的,恰好是张学良认为“早已死去”的时日。
与其说这是命定的缘分,倒不如说是无法抵抗的宿命。
【苦等36年终成正妻的喜悦,是于凤至忍痛放手的成全】
同样的,没有于凤至主动的退出和成全,赵四与张学良之间,终究会是难成眷属的遗憾。
作为张作霖钦定的儿媳,于凤至是端庄温婉的,安静从容的容颜,散发着最古典的东方韵味。
当公公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时,是她果断坚决选择了“秘不发丧”,从而掩护了张学良的安全归来,挽救了整个东北的危机局面。
当张学良因西安事变被扣押在南京时,是她毅然无悔地选择相陪相伴;她将孩子托付亲人照顾,也做好了“若汉卿遭遇不测,我必赴黄泉做伴”的最坏打算。
1939年,于凤至在张学良的苦苦劝说下,终于决定了前往美国治病。
可她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与汉卿的永别。
中年时期的于凤至
她答应了张学良:为张家保留血脉,永远不再回来。
所以,为了能够实现与张学良的团聚,她在美国孤身打拼,凭着敏锐的商业头脑,成为华尔街著名富商,并买下两栋相邻的别墅,等待张学良重获自由的那天。
可是,她没想到:由赵四亲笔写下的,一份阴差阳错的认罪书,彻底断送了张学良赴美的道路。
那是1964年,于凤至在异国等待张学良的第25年。
于凤至看到国内报纸上,刊登了一份《张学良关于西安事变的忏悔书》;感觉到不对劲的她,立刻察觉到这是一场阴谋。
因为张学良被囚禁的那段岁月中,他曾对于凤至亲口承诺:没有罪,也至死不会认罪。
托人调查才发现:那是赵四在宋美龄的安排下,代笔抄写的“认罪书”。
因为赵四觉得:只要张学良认罪,便能重获自由。
只是,不懂政治的她哪里知道,这番行为差点将张学良陷于不忠不义的地步。
为了营救张学良,60多岁的于凤至,开始在美国为张学良的自由四处奔走;这份向世界的呼吁和求救,也给台湾当局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此时,健康状况不如人意的蒋介石,很是担心张学良会以“赴美探亲”的借口,留在美国不回来;为了钳制张学良的最后选择,他以基督教“一夫一妻”制度,逼迫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通过张群向于凤至陈明利害:
“政府对汉卿这样管束已是很宽大了,任何时候,任何办法,汉卿如果擅自行动想离开,离开之时,就是他死亡之时。”
世事何其难料,走到这一步,她竟然也失去了所有的选择。
她从来就不愿离开他,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是她更害怕,害怕别人会像掐死一只笼中鸟般掐死他。
可她与他都已经深陷危境,许多事情早已身不由己。
为了护他,她含泪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看到离婚书上那行熟悉的字迹后,张学良掩面痛哭。
他打电话给她:
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还是我们,我现在依然每天都在唱《四郎探母》。
她哭着哭着就笑了,也坚定许诺:
离不离婚都没什么,我这辈子都是张学良夫人,我的签名永远都是张于凤至。
张学良此生风流多情,可即便如此,他也从来没有过放弃这段婚姻的念头;哪怕他与于凤至无法见面,但他始终认定她是他的妻子。
所以,即便赵四接替了于凤至,也对张学良照顾有加;可无论何时,若听到旁人唤赵四“夫人”,张学良必然要严肃纠正,只因远在美国的于凤至,才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
可以说:如果没有于凤至的主动让位,笃信一夫一妻的基督教徒张学良,永远不会娶赵四为妻。
而那份深明大义的忍痛退让,也最终成全了赵四36年的痴情守望。
1964年,在宋美龄的安排下,张学良与赵四举行了低调的婚礼。
那年的赵四,已经51岁了。
她穿着大红的旗袍,戴着白色珍珠项链,,终于如愿走向了白发苍苍的张学良。
当牧师问她是否愿意嫁给身边这个男人时,年华不再的赵四,眼含热泪的庄重回答:
“我愿意。”
这是一场迟到的婚礼,也是赵四苦盼36年得来的圆满结局。
此后的她,带着“张夫人”的名分,真正与他度过了相濡以沫的幽禁岁月;最终以72年的不离不弃,书写了千古传诵的爱情神话。
【放在最后的话】
如果没有那场西安事变,没有于凤至的忍痛放手,两人是否能得白头相守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来回答:
战争,摧毁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不得不承认:人的力量总是如此微弱,以至于我们向往的爱情,也需要外界环境的成全。
如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与范柳原的爱情。
如苦等36年终得身份的赵四,亦是乱世的烽火硝烟,成全了她与少帅的相守。
我们总说:传奇的诞生,需要很多很多的努力,更需要微妙的运气和机缘巧合。
可爱情何尝不是这样呢?赵四与张学良这段相伴72年的旷世情缘,看似浪漫感人,可多少真情,是源于现实的困囿,以及身不由己的成全。
诚如赵四晚年所说:
我爸爸如果不跟我断绝父女关系,张学良不会留住我的。
也诚如张学良感叹:
如果不是自己后半辈子都被软禁起来,不可能跟赵四一直这么好下去。
她的坚守和幸运,以及张学良别无选择的境遇,成就了这段爱情佳话。
与其说是缘,不如说是命。
当然,不可否认:72年甘之如饴的漫长陪伴,她很爱他。
因为身体不好,她时常会担心,自己再也无法照顾张学良。
她甚至对侄女说:
“我太累了,可我不能走,因为你姑爷需要我照顾。我这辈子最爱的就是上帝和他。”
因为不放心,她便拖着病弱的身体,继续照顾张学良的饮食起居。
彻底得到自由后,张学良总是喜欢去海边散步;细心的赵四,便用最柔软的毛线,给张学良织了瓜皮线帽;得知他喜欢戴,她又织了很多顶,多到够他用完这一辈子。
她很爱他,而他却未必那么爱她。
对于爱情这件事,他说:
“男女的这个事情,就是一张纸蒙住了脸,千万别把那张纸揭开,你要揭开了,那幕后就不一定是怎么回事了,你别揭开,就是仁义道德。”
看似有着最独特的见解,可也恰恰诠释了他对“情”的态度。
2000年,88岁的赵一荻因病去世。
看着陪伴自己一生的女子,就这样离去,百岁高龄的张学良,沉默不语地坐在轮椅上;过了良久,他才舍得放开她的手。
像是想到了什么,他忽然声音沙哑地说道:
"我亏欠她甚多"。
是啊,亏欠她太多,所以想尽了办法弥补。
他留遗言:与赵四合葬夏威夷的神殿之谷。
山间绿草如茵,墓前溪水潺潺,他给予了这份婚姻真正的结局,也给予了赵四“生同衾,死同穴”的深情。
他弥补了赵四的痴情,可另一个女子的痴情何时能得到弥补?
那个叫做于凤至的女子,在美国孤身痴等他50年;生前她斥巨资买下相邻的两栋别墅,期待与他和赵四的异国重逢;临终她为自己墓碑刻字“凤至·张”,只为告诉世人,“我们还是我们”,纵然世事沧桑,可她从来都是他的妻子。
50多年的等待,她没有等到他。
所以,她又嘱咐后人,在她墓碑下留出一处空穴,希望与心爱的丈夫“生死相依”…
可这一生的情债,他是无论如何还不完了;只能是以弥补赵四的方式,再次欠了她。
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他欠她的,最终是还不起了…
时代与命运的纠葛,生出让人意难平的红尘牵扯。
不管是张学良,于凤至,还是赵四,从彼此命运相互缠绕起,他们便注定没有了选择。
一场赵家父亲的精心运作,让年轻的赵四如愿进了大帅府;
一场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让叱咤风云的张学良,从此被幽禁在岁月中;
而发妻于凤至忍痛放手的万般成全,也注定张学良和赵四的感情再圆满,也充满了亏欠…
说到底,这是生不逢时的遗憾,也是身不由己的宿命。
若要形容三人的爱恨纠缠,不妨就用张学良那句感叹吧:
天下事就是这样,婚姻之事,就是这样阴差阳错的…
其他推荐——
苦等丈夫50年,却换来一纸休书;逝后的墓碑刻字,让丈夫掩面痛哭
父亲败光亿万家产,他携妻流落街头;靠摆摊炸油条,再成千亿富翁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炼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
上一篇: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进行修复,却意外发现了5万多件宝物
下一篇:日寇活活烧死妹妹!肖万世抗日复仇,杀鬼子立下10个一等功